印章歷史

         印章是中華古國幾千年文明的積澱,在這動人文字、跌宕起伏的方寸之間,訴說著一段五千年的歷史。印章的出現和使用,始於春秋戰國之間。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物件、簡牘之用,若冊中所書的內容不欲人知,則將冊捲起捆好,把印蓋於封泥之上,以防私拆,並作信驗,此類的印文泥塊稱做「封泥」,由於泥塊不會太大,所以商周的印章,體積甚小。後筒簡牘易為紙帛,封泥之用漸廢。

  接著戰國出現用玉雕刻的印章,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,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,為當權者掌握,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。秦始皇所使用的玉璽,即後世傳的印章亦稱「國璽」,秦始皇在少府設置「符節令丞」來專門掌管璽印,制定「御府大璽」的制度。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變,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閒章,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。

  在著名文人中首先對篆刻藝術大加倡導的,是宋末元初的趙孟頫,同時他也是最先採用青田燈光凍石刻印的名家。從清代起,印章已經上升成為與書畫並列的獨立藝術品。印章,淵遠流長,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,在博大精深的中華藝苑裡綿延不斷的散發出獨特芬芳,吸引著人們進入「方寸世界」,以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和豐富深邃的文化內涵,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,閃耀著華夏民族的智慧光輝。

  印章,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,但是在 E 世化的現今,小小的印章充益著時間的古樸與空間的渾謬,不管在大街小巷、銀行、公司、甚而是身上把玩的玉髓印章,都充斥著濃郁的東方味道,不僅代表了自古以來信用的象徵,更顯其玩味無盡的韻趣。如果有人問我印章的藝術是什麼?我想「印章」兩字已經淋漓盡致表達了最好的答案。